【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河北医药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002-7386
CN:13-1090/R
影响因子:2.066329
被引频次:127308
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药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比较<sup>*</sup>(2)

来源:河北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7年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卫生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等6种常见慢病进行关注并设置工作目标。2011年河北省的《2011年全省

2007年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卫生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等6种常见慢病进行关注并设置工作目标。2011年河北省的《2011年全省妇幼卫生工作要点》中提出“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儿童营养性贫血等疾病防治”的工作目标,慢病关注范围由27.27%升高至31.82%。2012年河北省转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针对哮喘、慢阻肺、超重与肥胖问题设置工作目标,关注范围升高至45.45%。

图1 山西省慢病关注范围和防治效果评分

图1、图2更直观展示了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变化趋势:2000年以来,两地慢病关注范围均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山西省慢病关注范围为50%,仍有11个问题尚未关注;河北省关注范围为45.45%,仅针对10个慢病问题设置目标。

2.2 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与工作效果关系

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与当地慢病工作效果评分间存在相关性,山西r为0.747,河北r为-0.94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省慢病关注范围对工作效果评分的解释程度分别为70.5%、68.5%。见表3、表4。

表3 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与工作效果评分相关性分析地区rP山西0.747<0.01河北-0.940<0.01

表4 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与工作效果评分回归分析地区回归系数常数项调整R2P山西<0.01河北<0.01

3讨论

3.1 晋冀两地政府对慢病的关注范围不断扩大

政府关注公众健康需要,是正确把握公众需要,继而发挥公共卫生体系作用的基础,是政府主导慢病防治的首要前提[6]。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工业化、人口老龄化、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由慢病造成的疾病负担问题在我国日益显著[7-8]。近年来,我国慢病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9],以晋冀两地为例,2000年以来两地慢病关注范围均呈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国家对慢病的重视,两地政府均响应国家号召并针对本地区慢病问题出台政策文件,提示随着社会进步两地政府依据当地公众健康需求设置针对性政策措施。本文结果显示: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略有差异,2017年两地慢病关注范围分别为50.00%和45.45%,说明晋冀两地距离实现对慢病的全面关注尚有一定差距。文件分析发现虽然河北省“十一五”期间卫生规划文件出台时间早于山西省,但就“阿尔兹海默病”而言,2017年山西省已对其进行关注,而河北省尚未关注。

3.2两地关注公众健康需要对慢病防治的引导作用不同

在本研究中,山西省慢病关注范围与当地慢病防治效果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山西=0.747),提示政府关注公众健康需要,对慢病管理、防治的引导作用正在逐步体现。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提示,关注公众健康需要处于“系统结果子模”,政府在政策文件中设置工作目标既可实现对慢病防治工作的引导,又可通过已设置的目标对工作效果进行考核。随着政府扩大对慢病的关注、设置工作目标,会引导体系内部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管理运行等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并且通过既有目标推动机制的落实和服务的提供,最终在综合作用下带来健康结果的改善[6]。本研究显示河北省慢病关注范围与当地慢病防治效果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河北=-0.940)。分析其原因: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中提出的健康结果是各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河北省关注公众需要对模型中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管理运行机制乃至健康结果的引导作用尚未体现。

3.3两地需扩大慢病关注范围并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由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可知政府关注公众健康需要的范围越大对健康结果的改善作用越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晋冀两地慢病关注范围分别为50.0%、45.45%,山西省有11个慢病问题尚未关注,河北省有12个慢病问题尚未关注,这表明晋冀两地实现对慢病问题的全部关注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项目组认为适宜的公共卫生体系应“广泛关注公众的健康需要”;此外,政府应根据公共卫生问题的动态变化,审时度势的调整工作目标,适时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3.4 研究局限性

本文数据来源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关注公众健康需要”是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中影响健康结果众多因素中的重要一环,其他因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刘晓迪,刘文浩,崔庆霞,等.我国慢性病领域关键问题的文献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8,34(11)::10./

[2] 姚远,王高玲.社会管理视角下慢病管理体系的重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2):157-160.


文章来源:《河北医药》 网址: http://www.hbyyzz.cn/qikandaodu/2020/0921/502.html


上一篇:更 名 启 事
下一篇:医药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研究回顾与展望